去醫院影像科做檢查時,很多人常會疑惑:這項檢查需要空腹嗎?吃了一口東西會不會白跑一趟?確實,是否需要空腹是影像檢查前最常見的準備問題之一,做對與否直接關系到檢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在此我將為您詳細梳理哪些影像檢查需要空腹,并解釋其中的原因,幫助您下次檢查時能準備得當,一次成功。
一、為什么有的檢查要求空腹?
空腹并不是一個隨意要求,其背后主要有兩大考量:
1. 保證圖像質量,避免誤診
減少胃腸道干擾:進食后,食物和氣體可能干擾超聲波或影像信號,導致圖像模糊不清。例如,進行腹部超聲檢查時,胃腸道內的氣體會干擾超聲波,影響對肝臟、膽囊、胰腺等器官的觀察。
使目標器官充盈:空腹狀態下,膽囊會充盈膽汁,使其形態清晰顯示,便于醫生觀察是否有息肉、結石等病變。進食后膽囊會收縮變小,不利于檢查。
2. 保障患者安全,預防并發癥
這主要針對需要注射造影劑的增強檢查(如增強CT、增強MRI)。
防止嘔吐窒息:注射造影劑后,少數人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過敏反應。如果胃內有大量食物,嘔吐時容易發生誤吸,導致窒息風險。空腹可以顯著降低這種風險。
二、常見需要空腹的影像檢查清單
為了方便您快速查閱,以下表格總結了常見需要空腹的影像檢查類別。
三、不需要空腹的檢查有哪些?
了解哪些檢查不需要空腹同樣重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挨餓。通常,以下檢查一般不需要空腹:
頭部、頸部、胸部、四肢及脊柱的CT或MRI平掃。
心臟、甲狀腺、乳腺、關節等部位的超聲檢查。
常規的X光拍片(如拍攝四肢、胸部、脊柱的正側位片)。
重要提示:以上為一般原則。如果這些部位的平掃檢查升級為增強掃描(即需要注射造影劑),則通常需要按要求空腹。最穩妥的做法是務必以檢查前醫生或放射科提供的具體須知為準。
四、空腹準備的具體細節與常見疑問
1. 怎樣才算“合格”的空腹?
“空腹”通常指在要求的時間段內禁止攝入任何食物和飲品。一般建議:
檢查前一天的晚餐宜清淡,避免油膩、高蛋白飲食。
具體禁食時間請遵循醫囑,例如“前一天晚上10點后禁食”。
2. 空腹期間能喝水或吃藥嗎?
水:對于大多數檢查,空腹期間可以少量飲用白開水(如服藥時)。但某些嚴格禁水的檢查(如靜脈腎盂造影),則需完全禁水。
藥物:常規藥物(如降壓藥)通常需要用少量水送服。但有些藥物需要暫停,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服用的二甲雙胍,在做增強CT或MRI前后48小時可能需要遵醫囑暫停服用,以保護腎功能。
3. 如果低血糖了怎么辦?
如果需要長時間空腹,部分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或體質較弱者)可能出現心慌、頭暈、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此時,可以喝少量白糖水或冰糖水來緩解或尋求醫生幫助。
五、除了空腹,還有哪些重要準備?
一次成功的影像檢查,除了注意空腹,還需做好以下幾點:
去除金屬物品:無論是X線、CT還是MRI,檢查前都應摘除項鏈、耳環、發卡等金屬物品,避免它們產生偽影干擾診斷。
如實告知情況:檢查前,一定要告訴醫生您的過敏史、懷孕狀態、體內是否有金屬植入物(如起搏器、支架)等,這對確保安全和檢查方案至關重要。
配合呼吸:在胸、腹部CT或MRI掃描時,醫生會指令您“屏住氣”,這是為了減少呼吸運動偽影,請積極配合。
總結
總而言之,是否需要空腹主要取決于檢查的部位和方式。腹部檢查和所有增強掃描是要求空腹的兩大主要類別。
為了避免因準備不當而白跑一趟或影響診斷,最保險的方法是:在預約檢查時,仔細閱讀醫院提供的準備須知,或主動向開單醫生和放射科工作人員詢問清楚具體的要求。充分的準備是檢查成功的第一步!
科普專家
楊勇政 漯河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醫師,漯河市醫學會影像學分會會員,長期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工作,發表專業論文數篇,曾先后進修于河南省人民醫院,解放軍301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熟悉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影像診斷。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