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視人群不斷增多,尤其是高度近視患病率的持續攀升,其相關的眼底病變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致盲性眼病。為提升區域內眼科同仁對高度近視眼底病變的早期篩查、診斷與防控能力,11月9日下午, 超廣角眼底照相的操作及在高度近視患者眼底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專題學術會議在503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次會議聚焦眼科影像學前沿技術,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術盛宴。
開幕啟新程:聚焦臨床痛點,引領技術革新
會議在眼科主任楊志強的主持下拉開帷幕。楊志強表示,高度近視不僅僅是屈光問題,更是一種伴有眼底病理性改變的高危狀態。傳統的眼底照相范圍有限,難以捕捉周邊視網膜的隱匿性病變,而超廣角眼底照相技術以其一次成像即可覆蓋更大范圍視網膜的獨特優勢,正改變著我們的臨床實踐。本次會議旨在系統梳理該技術的操作規范,并深入探討其在高度近視管理中的核心價值,推動該技術在本地區的規范化應用與普及。
學術盛宴:多維解析,從原理到實戰
本次會議日程緊湊,內容環環相扣,涵蓋了從設備原理到病例分析的全鏈條知識。
會議伊始,精彩的 “超廣角眼底照相設備的操作原理及其操作演示” 環節。通過現場實機演示,使與會者直觀地了解了設備的成像機制、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為后續的理論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在專題授課環節,吳秋云副主任醫師首先圍繞《高度近視相關性內斜視——重眼綜合征》這一技術難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通過典型病例詳細闡述了該疾病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征與手術治療方案。王軍敬主治醫師《眼軸長度在近視防控管理中的應用專家共識(2023)的解讀》,明確了眼軸測量在近視防控中的核心地位,詳解了兒童青少年眼軸發育規律與干預閾值,為個性化防控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據。
朱怡旭主治醫師圍繞《眼底萬象:眼科疾病超廣角影像解析》,以六大模塊系統梳理了黃斑病變、視網膜脫離、青光眼等常見眼病的超廣角影像特征,展現了影像技術在疾病早篩早診中的核心價值。
曹培林主治醫師帶來了《OCT簡介及在高度近視患者中影像學特征解析》。他將超廣角眼底照相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技術相結合,闡述了如何利用多模態影像進行交叉驗證,實現對黃斑區及后極部病變的深度解析,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了精準依據。
尹姿文護士長通過《一例蛛網膜下腔出血合并眼球破裂傷的疑難病例》,展示了護理查房的重要性。孟亞超主管護系統梳理了關于“近視眼部影像學” 的篩查與隨訪管理體系,董靜云主管護師著眼于未來,詳細介紹了 “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防治” 的綜合策略,凸顯了早期干預在近視防控戰線中的首要地位。
交流碰撞:思想交融,共繪發展藍圖
本次會議不僅是指在一次技術的培訓,更是一次理念的更新。它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有力地促進了超廣角眼底照相這一先進技術在本地區的規范化應用與長足發展。參會同仁紛紛表示,此次學習收獲頗豐,必將把所學的新知識、新技術應用于臨床,為本地高度近視患者提供更早期、更精準、更全面的眼底健康保障,共同守護大眾的清晰“視”界。(盧 闖 劉 旭 袁錦鈺)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