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上一層樓就氣喘吁吁
以前輕松便完成的散步
變得異常艱難
連洗澡、穿衣都覺得累
這可不是“老了,不中用了”
背后可能隱藏著“沉默殺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簡稱慢阻肺(COPD)
什么是慢阻肺?——不止是“老慢支”那么簡單
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性氣流受限為核心特征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部,但也會引發全身多種并發癥。這里的“氣流受限”就像家里的排水管被長期淤積的污垢堵塞,空氣進出肺部變得困難,且這種堵塞無法完全逆轉,只能通過科學干預延緩加重。
身體發出的“呼吸警報”——這些信號別忽視
慢阻肺的發展是一個緩慢過程,早期癥狀極易被當成“感冒”“年紀大了氣短”而忽略。當身體出現這些信號,一定要提高警惕:
慢性咳嗽:最早出現的癥狀。初期呈間歇性,早晚加重,后期整日咳嗽。
咳痰:通常咳出少量白色黏液痰,急性加重時痰量增多,可為膿性痰。
氣短或呼吸困難: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最初僅在勞力活動(如爬樓、快步走)時出現,逐漸加重,后期甚至在休息、穿衣、洗漱時也會感到喘不過氣。
全身癥狀:如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精神抑郁等。
誰在悄悄“催生”慢阻肺?——這些高危因素要遠離
慢阻肺的發生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環境因素占主導地位,且大多可防可控:
吸煙:這是導致慢阻肺的首要危險因素,包括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
職業暴露:長期吸入煙霧、過敏原、工業廢氣和灰塵。
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時期或成年后反復發生肺炎、支氣管炎,會損傷肺部組織,增加慢阻肺的發病風險。
遺傳因素:少數患者存在遺傳缺陷,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這類人群更容易發生慢阻肺,且病情進展更快。
科學應對慢阻肺——早診早治是關鍵
及時檢查確診: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4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吸煙史、職業暴露史或慢性咳嗽咳痰癥狀的人,建議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
規范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核心是緩解癥狀、預防急性發作。
徹底戒煙是預防和治療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
霧霾天減少外出,必要時佩戴口罩。
堅持肺康復訓練:肺康復是慢阻肺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呼吸訓練、運動訓練、營養支持等。
呼吸是生命的基礎,而慢阻肺正悄悄侵蝕著無數人的呼吸健康。它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和拖延。希望更多人重視呼吸發出的預警信號,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科學管理,就能讓呼吸更順暢,生活更有質量。
科普專家:漯河醫專二附院 呼吸內科謝麗平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