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賈湖陶器刻繪藝術迭代研究
王亞東
賈湖陶器刻繪藝術是農耕文明的產物。8600 年前,賈湖先民在生產勞動中刻繪出的仿生圖案,是其對事物認識的表現形式,承載著厚重的文化。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3D 與 AI 繪畫、3D 與 AI 打印技術的發展對賈湖陶器刻繪藝術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使賈湖陶器刻繪藝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部分賈湖陶器刻繪技法甚至瀕臨失傳。因此,積極探索賈湖陶器刻繪藝術的傳承模式,是保護和發展賈湖陶器刻繪藝術的根本。
賈湖陶器刻繪概況
賈湖陶器主要分布在舞陽縣沙河沿岸,素有 “三皇御窯、五帝貢品” 之稱。賈湖陶器因 1962 年舞陽縣博物館下放到北舞渡鎮賈湖村的干部朱幟發現而家喻戶曉。20 世紀 70 年代,賈湖遺址先后出土的各類紅陶片、刻繪陶片及骨器、石器等引起考古界關注。國家文物部門歷經 8 次發掘,共清理出賈湖陶窯穴 370 個、賈湖陶窯 13 座。陶窯具備窯室、火門、煙道和煙孔,部分還保留有窯壁與火道。賈湖窯出土的陶器包括太陽紋陶罐、萬字文陶柱、流水石榴型壺、乳丁三足鼎等,共計 2000 多件。
賈湖陶器刻繪藝術與燒制技藝,于 2018 年被列為漯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賈湖陶器刻繪和燒制技藝,科學運用傳統技法,采用當地河水泛濫后沉積的黃色黏土與黑色黏土作為陶土,以傳統仿生藝術手法為基礎,融入當代藝術元素,通過 “畫、刻、堆、填、鑲、修、磨、拋” 八項技法,實現對古老賈湖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傳承人制作的陶器品類豐富,既有陶罐、陶盆、陶鼎、陶瓶、陶豆、陶碗、陶壺、陶柱等傳統器型,也有天陶、地陶、水陶、金陶、火陶、木陶、土陶等藝術類作品,還有沙漠陶、海洋陶、石頭陶、白雪陶、植物陶、動物陶、人物陶、動漫陶等個性化創作。
賈湖陶器刻繪藝術發展面臨的問題
賈湖陶器刻繪藝術是河南民間美術在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瑰寶,風格渾厚且靈秀,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震撼力。在悠久的歷史演變中,賈湖陶器刻繪藝術薪火相傳,過去主要依靠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等方式延續。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除賈湖陶器燒制技藝發展相對較好外,該藝術形式的保護與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
據舞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統計,當前舞陽縣域內從事賈湖陶器燒制與刻繪的機構僅有兩家:舞陽縣賈湖陶瓷藝術館、河南賈湖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傳播公司。該項目的傳承人中,年齡最大的是舞陽縣太尉鎮善德村的劉翠(已去世);另有 80 歲的郭連英;年齡最小的則是 50 歲的宋紅娟。其中,賈湖陶器刻繪技法多掌握在中老年婦女手中,掌握該技法的男性極少。如今,傳承人通常僅在農閑時節向年輕人傳授技藝,且刻繪出的陶器很少在市場上出售,多用于婚慶、喬遷、喪葬等場景,導致這一技藝瀕臨失傳。
隨著工業化生產的推進,陶器刻繪技法逐漸喪失主導地位,不僅未得到足夠重視,年輕人也因技藝學習過程辛苦而不愿涉足。
面對這些現實情況,政府部門雖在宣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部門也在學校開設了陶器刻繪課程,但熱衷參與的學生寥寥無幾,可見僅依靠政府主導與宣傳并非根本解決之策。
賈湖陶器刻繪藝術發展策略
(一)豐富藝術內涵,弘揚厚重文化
賈湖陶器刻繪藝術擁有 8600 多年的發展歷程。原始圖騰中的太陽紋,祭祀場景中刻繪的神鳥文、萬字文等,均充分印證了賈湖陶器刻繪技法的古老藝術魅力。應將賈湖陶器刻繪引入當下陶瓷藝術領域,通過新技法、新工藝,融入賈湖陶器刻繪元素,打造實用刻繪陶瓷、藝術刻繪陶瓷、定制刻繪陶瓷、生態刻繪陶瓷、科技刻繪陶瓷等兼具藝術性與特色的 “賈湖品牌”,推動陶器產業與刻繪藝術融合發展。
弘揚賈湖陶器刻繪文化:賈湖遺址于 2001 年 6 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文物局重點建設的大遺址博物館。依托這一優勢,應引導并支持賈湖藝術陶瓷企業投資建設賈湖陶藝村、賈湖古陶生態產業園、賈湖陶藝體驗休閑中心、賈湖陶藝學校等;同時將舞陽的農民畫家引入賈湖古陶生態產業園,打造集制陶、刻繪、銷售于一體的賈湖陶藝風情街。
賈湖陶器刻繪在借鑒本地農民畫、剪紙、磚雕、石雕技藝的基礎上,融入刻瓷技法,總結出 “勾線”“陰刻”“陽刻” 三種傳統技藝,將山川河流、人物花鳥等寓意美好的圖案,借助陶器這一載體進行呈現。
提升賈湖陶器刻繪水平:創新刻繪陶器僅依靠手工藝傳承人遠遠不夠,可與大專院校開展合作,在藝術專業中開展陶瓷刻繪工藝創新性保護與發展活動。運用現代藝術理念,進行器型設計、刻繪圖案創作與燒制工藝創新,對傳統的壺、罐、瓶、碗等器型進行色澤、圖案、符號的變形設計,在原有基礎上賦予其新的設計概念,既展現刻繪藝術之美,又彰顯 “簡奢” 特色。這一舉措不僅有利于相關學科建設,還能為傳統陶瓷刻繪藝術的保護與發展提供助力。
創新賈湖陶器刻繪: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驥才提出:“民間美術的時代轉型是個難題。當今從社會結構到人們的生活方式再到審美觀念都在改變。作為生活應用的民間美術,必須適應這種轉變。” 賈湖陶器刻繪的創新,不應局限于傳統器型、傳統紋飾、傳統技法與傳統思維,而應汲取傳統精華,打破常規,緊跟時代步伐,在工藝與材料方面尋求突破,制作出符合當下人們生活需求且兼具藝術價值的衍生品。
(二)培養領軍人物,打造藝術產業園區
賈湖陶器刻繪文化的發展,需通過培養領軍人物、打造藝術產業園區并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來實現,進一步調動藝術愛好者投身賈湖陶器刻繪技藝學習與研究的積極性,以及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藝術產業園區的熱情。
加強藝術產業園區建設:結合賈湖遺址生態保護區、賈湖遺址博物館的建設,同步推進賈湖陶藝村、賈湖陶瓷藝術館、賈湖古窯非遺展示館等項目建設,以陶器燒制、刻繪為核心模式,為賈湖遺址生態藝術園區營造濃厚藝術氛圍,并實行免費對外開放。此舉可提升本地民間美術水平與傳統手工藝素養,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藝術產業基地:賈湖遺址保護區可與漯河市沙河國家濕地公園等開展聯合規劃,將賈湖陶器刻繪藝術融入沙河生態旅游規劃與古鎮建設。通過打造賈湖陶藝風情街、藝術小鎮,吸引更多藝術家入駐藝術產業園區,進而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賈湖陶器刻繪藝術產業基地。
建設賈湖陶藝村:將賈湖陶藝村項目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使賈湖陶藝村成為舞陽縣的文化產業標志性項目。
(三)積極融入賈湖古文化元素
賈湖陶器燒制技藝被列入漯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這一認定充分彰顯了賈湖文化的厚重底蘊。
喚起人民群眾對賈湖陶器的向往:擁有藝術資源并不等同于能產出優秀藝術品。應聚焦賈湖陶器刻繪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同時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增強其對賈湖陶器的收藏意識,制作出滿足群眾需求的賈湖陶器。在賈湖陶器刻繪中融入賈湖古文化元素,能夠吸引人民群眾對賈湖陶器的關注;此外,通過抖音、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可增加賈湖陶器的市場傳播流量,擴大市場份額,進而引發大眾對賈湖古文化的關注。
弘揚工匠精神: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以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態度,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提升民間美術品的價值。
傳承并創新發展賈湖陶器刻繪技藝,使其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光彩,不僅能推動民間美術發揚光大,還能為瀕臨失傳的古老技藝注入發展活力。
總之,保護與發展賈湖陶器刻繪藝術,當下的核心任務是創新。需與相關大專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豐富文化內涵,培養領軍人物,打造藝術產業園區,制作出滿足群眾需求且兼具藝術價值的衍生品。
(王亞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漯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漯河市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九三學社成員,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成員、中國國家畫院訪問學者、河南王鑄九畫院副院長、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著有《舞陽賈湖陶》。出版合著《救命符》。先后在《人民日報》《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經濟報》等發表散文、詩歌、小小說等。)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