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全球伙伴在合作中共享機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宋敏 范坤鵬
開放引領發展,合作共贏未來。10月23日,以“全球產業鏈區域新支點”為主題的國際產業投資合作對接活動·河南站在洛陽市舉辦。50余家外資企業、部分在華外國商協會,以及近百家中央企業、省內骨干企業和機構的負責人齊聚一堂,在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中,見證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傳遞“看好河南投資河南”的強烈信心。
近年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辦的國際產業投資合作對接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打造了溝通政企、連通內外、暢通供需的高端平臺,搭建了產業互聯、資本互動、市場互融的重要橋梁,對促進中外企業深化交流合作、推動地方政府鏈接全球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10月23日,國際產業投資合作對接活動·河南站在洛陽舉行。張怡熙 攝
“本次活動落地河南,是河南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中爭先出彩的又一新契機,為河南企業與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對接交流、共贏發展搭建了廣闊平臺。”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河南的產業優勢、市場規模、開放環境,為各國企業在豫投資興業厚植了沃土、創造了無限機遇。
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司長張煥騰在致辭中,對現場涌動的合作熱情給予了積極回應。他表示:“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鼓勵外資深耕中國、長期發展。”他特別指出:“河南正積極向世界展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決心以及歡迎外資企業深化務實合作的誠意,希望在座的各位把握良機,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各展所長、精準對接,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做大全球市場的蛋糕。”
主題交流環節,有關商協會代表、地方政府和中外企業負責人以圓桌會形式分別進行了推介發言,深度挖掘合作需求、尋找合作機會,并就開展相關領域產業對接進行深入互動交流。
“過去,我們攜手來自亞、歐、美、非等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全面深化能源、基礎設施、國際貿易、技術研發等領域的合作。本次活動為我們進一步推進國際合作與發展搭建了寶貴平臺、創造了重要契機,我們將一如既往爭做中部地區打造開放高地的積極參與者、有力助推者。”河南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閆萬鵬說。
克諾爾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張丹陽表示:“我們注意到,河南發布了‘吸引外資23條’,提出鼓勵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裝備制造業等重點產業鏈群,這與克諾爾長期聚焦的軌道裝備、智能制造方向高度契合,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河南在產業結構優化、開放合作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邁出的堅定步伐。”
維護產業鏈穩定,增強產業鏈韌性,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保障,也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關鍵基石。聚焦本次活動主題,河南與境內外跨國企業和機構在資本合作、能源轉型、科技創新、供應鏈合作等領域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現場共有豫企出海產業合作母基金、海馬新能源汽車出海、共建布魯塞爾科技園創新中心等11個項目簽約。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這場金秋的相聚,以一場場坦誠的交流、一份份沉甸甸的合約,將“投資河南就是布局未來”的信心具象化為攜手同行的嶄新起點。面向未來,一個更加開放的河南,必將與全球伙伴在合作中共享機遇,在攜手中共創輝煌。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投資合作對接活動
制造業開放合作前景廣闊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范坤鵬
10月23日,洛陽龍門山下的國際產業投資合作對接活動·河南站現場,先進制造業開放合作對話也同步展開。這場集政策推介、企業分享與項目對接于一體的盛會,勾勒出中原制造業開放合作的鮮活圖景。
“基礎優勢明顯,產業布局合理,發展生態良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朱新定這樣介紹我省制造業的基礎優勢。作為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制造業大省,河南25萬多家制造業企業構筑起龐大的工業經濟體。
洛陽的“工業寶庫”更讓嘉賓們眼前一亮。“41個行業大類全覆蓋,新材料、智能裝備雙千億產業領跑。”洛陽市副市長王太鋼說。這座重回國內二線城市行列的老工業基地,正以超5818億元GDP的底氣,拋出“全球技術+洛陽制造”和“全球資源+洛陽市場”的合作橄欖枝。
洛軸集團的風電軸承智能工廠、中國一拖的定制化生產線,印證著這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度。2024年,洛陽數字化轉型指數已處于全國先進水平。
企業發展的故事,正在為“河南機遇”寫下生動注腳。
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務總裁李翔宇對企業發展成效與智能制造實踐的分享頗具說服力:“落地4年,營收即將沖刺500億元,這離不開中原的人才儲備與產業生態。”這家企業正計劃以AI、算力等技術賦能產業升級。
中創智領(鄭州)工業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強則亮出藍圖:“聚焦AI賦能制造,劍指2030年千億營收,同時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期待找到更多更好的戰略投資與技術合作伙伴。”
國際巨頭的目光,同樣投向這里。
保障全球34億人次安全飛行的GE航空航天公司大中華區政府事務總經理單文君直言,“對河南營商環境印象深刻”。工業軟件巨頭達索系統更帶來新期待,其大中華區公共事務高級總監王毅說,愿將服務4萬家中國企業的經驗,助力洛陽中小企業智轉數改,期待能夠在洛陽和中部地區城市找到合作契機。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3M中國有限公司、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也分享了各自的發展情況和合作期待。
在商務洽談區,合作的種子正在萌芽。
“終于對接上西門子、施耐德等一直期待的客戶了!”秦漢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坤難掩興奮。這家深耕冷鍛30多年的企業,借此次平臺覓得合作良機。
各位企業家的精彩分享,展現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廣闊圖景,也讓人們看到了河南制造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合作專題對接活動
國際產業投資中的中部機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賈永標
10月23日,國際產業投資合作對接活動·河南站在洛陽舉行,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議程之一,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合作專題對接活動于當天下午舉行,多位參會嘉賓分享了自己眼中的投資機遇。
國開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屹軒建議,構建國家級項目資源池,可以依托國家層面正在設立的國家級母基金,將市場上優秀的GP(普通合伙人)和項目資源攏聚起來,形成一個高質量的項目池,再與國際合作項目進行高效對接。
這一觀點得到了多家企業負責人認可,他們紛紛提出共建產業投資基金、共拓國際市場的構想,并達成一致愿景:希望國家層面在項目審批、信息共享等方面給予支持,讓企業“少走彎路、輕裝上陣”。
在這場聚焦全球資本與中國產業對接的活動中,河南憑借雄厚的產業根基、開放的平臺優勢與明確的合作方向,成為各方關注的“投資熱土”,其蘊含的發展機遇引發廣泛熱議。
洛陽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軼說,工控集團實控的洛軸集團產品已出口至7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團通過“靠大聯強”策略,與寧德時代、中航工業等龍頭企業合作設立超百億基金,有力推動了產業鏈現代化升級。
中部地區的投資機遇既離不開自身的產業硬實力,也離不開政策東風加持。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正積極構建國際企業對接平臺,推動“資本+產業”深度融合,中部省份如河南、湖北、湖南等異軍突起,已成為外資布局的新興熱土。
從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到國際投資新選擇,河南正以產業為媒、資本為橋,不斷釋放合作潛能。正如與會嘉賓所言:“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隨著全球資本持續聚焦中原,河南有望成為國際產業協作的重要樞紐,為國際合作貢獻更多“中原方案”。
嘉賓專訪
用資本賦能企業持續成長
——訪河南資本集團董事長張軍強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賈永標
10月23日,國際產業投資合作對接活動·河南站在洛陽舉行,在當日下午舉辦的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合作專題對接活動上,來自中外主權財富基金、金融機構、實體企業的代表圍繞國際投資合作展開深入交流。
“近年來,河南涌現出了一大批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的優秀企業,洛軸集團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創智領被評為全球煤機行業首座‘燈塔工廠’,超聚變近3年海外市場復合增長率超過50%。”談起豫企出海,河南資本集團董事長張軍強很是振奮,這些國際化的成功范例,沉淀了技術對接、產能合作、市場協同的寶貴經驗,是河南參與全球產業資源整合的縮影。
當下,河南正以更開放的胸懷融入全球產業鏈,努力為各國投資者提供兼具確定性與成長性的發展沃土,迫切需要“引進來”更多企業深耕中國市場,加大在中部的投資合作力度。同時,導入更多全球資源,共同挖掘河南優秀企業,用資本賦能企業不斷拓寬市場維度、提升產業價值,共同打造更具韌性、更富活力的國際合作新生態,共享區域發展帶來的資本收益。
致力于成為河南企業海外投資動力源的河南資本集團,正以資本“鏈接器”為使命,聚焦產業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采用直接投資、基金投資等多種方式,加速推動企業國際化進程。
張軍強說,希望與主權財富基金深化戰略協同,共同組建河南企業出海基金,利用河南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物流優勢,“走出去”參與中東綠色能源、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投資,助推中東區域油氣經濟轉型與高端制造升級。

插圖:王偉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