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載體,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間。河南城市發展的足跡,藏在“完整社區”“好房子”建設等一項項民生工程之中。這些工程不僅全方位提升了城市品質,也使人民的幸福感持續增強。從社區到街區,從住房到服務,河南正以務實的行動,描繪出一幅城市更新的幸福圖景。為貫徹落實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即日起,本報推出“城”長記系列報道,深入探訪這些關乎民生福祉的重點工程,探尋河南城市的升級路徑,解讀城市如何在持續發展中積累幸福能量、塑造品質生活新未來。
□本報記者 李筱晗
10月23日,家住洛陽市澗西區七二五社區的王欣華剛吃完早飯,便匆匆趕去樓下的社區鄰里中心,參加合唱團的排練。
在社區鄰里中心窗明幾凈的功能區里,舞蹈、手工、書畫等興趣小組活動陸續開展。“白天就和老伙計來鄰里中心唱唱歌、做做手工、嘮嘮嗑,還有老師現場指導,這日子過得真舒坦。”王欣華說,“‘家門口’的幸福得益于完整社區建設。過去,買個日用品都要跑老遠。現在,鄰里中心內的娛樂活動豐富有趣,社區內還有超市、理發店、藥店等,步行基本上不超過15分鐘。”
王欣華口中的完整社區,指的是在居民適宜步行范圍內,從幼兒園、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醫院,到超市、理發店、藥店等,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務設施場所齊備完整,且居民歸屬感、認同感較強的居住社區。
剛剛接上中午放學的兒子,李女士便帶上他直奔社區食堂。這里為居民提供午餐和晚餐,菜單、價格每周公示,老年人用餐還能享受優惠。“好吃不貴、品種多樣,一頓飯10來塊錢就能搞定。”飯后,她又到社區內的惠鄰公社雙瑞市集挑選水果、蔬菜,“在這里可以線下購買,還能線上團購配送到家,不出小區就能買到質優價廉的生鮮產品,真省心。”
七二五社區,只是洛陽市持續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推進完整社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省委城市工作會議提出,持續提升生活便利性、居住舒適性、公共服務普惠性,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洛陽在完整社區建設中將繼續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重點人群生活所需,社區內缺什么就補什么,不僅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一站式’便民生活服務,更要將社區打造成為‘家的延伸’,讓居民安居、樂居于此。”洛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洛陽以完整社區建設為牽引,把城市更新重點聚焦于社區,把優質公共服務嵌入到社區,把社會治理重心下沉到社區,不斷提升“家門口”的幸福感。構建“片區—社區—小區”三級公共服務網絡,將“醫、養、托、護、餐、健、文、娛”等功能嵌入社區,探索建立“全齡友好、全時便捷、全域覆蓋”社區服務新格局。截至目前,洛陽已累計建成社區鄰里中心363個、社區體育公園280個、社區養老機構222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超40個,基本形成了“15分鐘便民生活圈”。
“社區就像是城市生活的細胞,這個細胞健康了,城市這個生命體才能更加健康,才能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保障。”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說,完整社區建設是城市更新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目的在于聚焦居民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完善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推進智能化服務、健全社區治理機制,持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近年來,我省圍繞政策制度建設、典型示范帶動、項目謀劃實施等,科學有序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鄭州湖光苑社區、鴻苑社區,洛陽行署路社區,鶴壁奔流街二巷社區等已入選全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并形成了可推廣的經驗樣本。”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以“好小區、好社區、好街區、好城區”為目標,指導各地不斷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公共活動設施等,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
依托完整社區建設,如今在小區里就能看病、健身、用餐、托幼、學習,社區正成為居民幸福生活的溫馨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