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過去五年中,作為區域經濟壓艙石,河南國資國企服務重大戰略、深化國企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優化國有經濟結構布局、完善公司治理、增強國資監管效能、加強國有企業黨建,不斷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聚焦河南國資國企“十四五”深化改革、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與開放合作取得成效,省政府國資委聯合河南日報社財經全媒體中心、大河財立方推出“河南國資國企‘十四五’出彩答卷”系列報道。
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靜 陳詩昂
從良種到豐景,從儲糧到儲好糧,從“原字號”到現代食品工業,從單打獨斗的地域“土特產”到抱團出海的“豫農優品”區域公共品牌……每一個環節的躍變,既需要科技創新、硬件升級的硬支撐,也需要資源整合、政策支持的軟實力。
“十四五”期間,河南強化政策、制度、技術、資本等要素資源配置,以“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為基點,向“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邁進,實現從種業到產業再到品牌的全鏈升級。
中原熟,天下足。5年間,一場圍繞農業產業鏈的深刻變革,正重塑河南農業發展的肌理,推動河南這一糧食生產大省、農業大省,不斷延伸“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條,實現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界餐桌”的躍遷。

編好農業“芯片”源代碼
打好種業翻身仗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芯片”強,才能打好種業翻身仗。這一仗,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種業大省河南,如何做更多貢獻?
科技創新是農業“芯片”的源代碼。根本邏輯上,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因而,河南種業集團重任在肩。
“2024年,集團研發投入強度為7.4%,到今年9月,進一步提升至9%。”河南種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博表示,雖然集團在2024年初才掛牌,但一年多時間,科技創新特點突出、成果產出頗豐。
比如,在創新主體的培育上,該集團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其中,河南種業第一股秋樂種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國內肉牛凍精市占率第一企鼎元種牛,已經通過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在高能級創新平臺的構建上,已打造包括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內的10個創新平臺,有效推進了種源創新、研發創新、機制創新。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要練好內功,也需要加強外部合作,從內外兩個方向同步發力,夯實科創根基。”趙博說。
打出科創“組合拳”,交出亮眼“成績單”——截至2024年底,河南種業集團有效植物新品種權達32項,審定作物新品種超50個,獲批知識產權63項。其中,自主研發和合作研發的品種,入選國家和河南主導品種,進入全國推廣面積前十大品種。
打造全省種業領域科技型領軍企業的同時,河南種業集團還肩負建設全省種業資源整合平臺、種業企業科技孵化平臺、生物育種產業化平臺和“育繁推服”一體化平臺,打造中原種業航母的使命。
當前,種業市場競爭加劇,河南種業集團如何進一步發揮好河南種業“方面軍”“頂梁柱”作用?
趙博表示,將充分發揮河南種業科技創新主力軍、現代種業產業鏈鏈長作用,聚焦做強現代種業、服務現代農業,既積極應變,也主動求變。“我們將全力加快新品種培育、持續拓寬營銷推廣渠道、有力推行‘種管服’一體化、高標準建設現代化繁育基地。同時,實施產業提升、科技引領、資本賦能、國際化開拓等專項行動。”

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助推特色農業現代化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十四五”期間,河南耕地面積連續穩定在1.1億畝以上,這是“中原糧倉”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
而將一粒好種子轉化為一個好收成、一個穩定的好收成,不僅需要自然的時序,更需要智慧耕耘和專業服務。
作為河南建設農業強省的主力軍,5年來,以河南農投集團為代表的國資國企,大力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探索和實踐,既讓中原厚重的土地多產糧、產優糧,又讓農民穩收增收。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銜接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有助于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普及先進農業技術,完善產業形態,促進農業增效、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推動農業從經驗化向標準化、精準化轉型。”河南農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寰告訴記者。
“以前種地看天吃飯,現在有了托管服務,不管豐年歉年,收入都穩了!”在濮陽市南樂縣,農戶們提起河南糧投集團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贊不絕口。
河南糧投集團是河南農投集團的附屬企業,為南樂縣1000余戶訂單農戶提供了全托管或半托管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河南糧投集團副總經理馬曉勇給記者算了筆賬:以南樂縣為例,經過河南糧投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1.5萬畝托管基地農戶畝均節本增收200元,農戶累計增收300余萬元;生產效率上,循環托管模式使土地托管效率提升20%;糧食產量上,托管基地小麥平均畝產1297斤,較傳統種植產量顯著提高。
回顧這5年,河南農投集團聚焦“大國小農”背景下“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如何種好地”三大難題,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投方案”,年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超過200萬畝。
旗下中原糧倉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原糧倉公司)作為河南省首家全程數字化土地托管服務企業,實踐探索出“四個三”工作方法,推動從土地流轉向土地托管轉變、從耕地規模化向服務規模化轉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村集體增收。
李曉寰表示,國有企業資源整合能力強、信用與資金優勢顯著,有助于打造可持續、標準化、規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農業是個辛苦活、良心活,不僅要讓土地多產糧、產優糧,還要讓農民穩增收、村集體得實惠”。
中原糧倉儲滿優質糧
累計收購糧油超2000萬噸
種好糧,更要儲好糧。做好糧食儲備和流通,是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的基石,也是守護“中原糧倉”的關鍵。
智能溫控、糧情監測、無人巡檢、智能通風……在鄭州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鄭州農發集團)下屬的興隆糧食儲備庫,記者看到,這里已經實現倉儲管理“一圖感知、一鍵管控”。
“十四五”期間,以河南省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南儲備糧集團)、河南糧投集團、鄭州農發集團等為代表的糧食收儲主體,發揮糧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快實施糧庫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確保在儲糧食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確保河南國有糧倉“良倉儲好糧”。
截至目前,河南儲備糧集團綠色儲糧技術應用規模達100萬噸,河南糧投集團實現所管庫點綠色儲糧硬件全覆蓋。
鄭州農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彩霞介紹,目前集團8個現代化儲備庫區,通過開展綠色儲糧技術集成應用和創新,構建了以倉房性能提升、高效環保進出倉、智能監測預警、綠色綜合治理、效能科學評價為核心的“五位一體”綠色儲糧技術體系。

倉容建設是糧食收儲的重要載體。“十四五”期間,河南國資國企持續優化倉容布局,倉容總規模增至600多萬噸。
河南儲備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玉田介紹,近年來,集團結合產銷區人口和糧食收儲情況布局倉儲設施,按照“建設一批、收購一批、控股一批”的思路,新增倉容80萬噸,在全省地市布局收儲庫點26個,推進總倉容逐步達到300萬噸。
河南糧投集團也在積極行動,公司副總經理陳中介紹,公司積極構建“廣泛覆蓋、均衡布局”的倉儲網絡,在全省14個地市28個糧食主產區和吉林白城擁有60個庫點,總倉容300多萬噸。
軟硬件的優化提升,為河南糧食收儲奠定了良好基礎。“十四五”時期,河南國資國企切實發揮政策性收儲托底和市場化收購調節作用,在守護“中原糧倉”中發揮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河南儲備糧集團累計收購各類糧油297萬噸;河南糧投集團累計組織收購貿易糧1639萬噸、政策糧109萬噸。特別是面對小麥等主糧價格一度持續低迷、夏收和秋收季節災害天氣頻發等情況,河南糧投集團以高于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入市收購,年市場化收購糧食占全省總量的1/5,積極穩價穩市,保障農民利益,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踐行大農業觀
多維發力快速提升農業全產業鏈水平
從一粒小麥到一袋“豫竹”方便面,從一顆大豆到一盒“世通”絹豆腐,從一升牧場原奶到品類多樣的花花牛乳制品……
“十四五”期間,河南國資國企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通過延伸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產品結構由“原字號”向“制成品”的價值鏈躍升。
行走在花花牛乳制品加工廠全透明參觀走廊,一幅現代化工業畫卷在眼前生動鋪展。百米之內,剛從牧場運抵的滴滴醇鮮,在益生菌和時間的作用下,搖身一變成為巴氏殺菌乳、發酵乳等七大類百余個產品,送往千家萬戶,平均每天600余噸。
這有賴于全產業鏈的協同。如今,花花牛乳業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1座飼料加工基地、3座乳品加工基地、11座自有牧場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多項核心指標均居河南本土奶業第一,躋身“中國奶業20強”。

河南農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花花牛乳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峰告訴記者,作為河南本土奶業振興主力軍,企業持續布局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有基礎也有優勢成為全國頭部奶企,示范帶動河南奶業振興。
在持續推進全鏈條升級、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河南國資國企還充分發揮資金資本資源優勢,做強省內主導特色產業。
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河南農投集團利用受托管理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現代種業、先進制造等15類政府投資基金優勢,按照“圍繞打造產業支持企業,通過支持企業壯大產業”的思路,投資支持漯河綠色食品、通許酸辣粉、商丘豆制品、豫西果業、南陽艾草、原陽預制菜、杞縣大蒜、扶溝蔬菜、正陽花生、西峽香菇、淅川林果等,助力地方特色優勢農業發展壯大。
價值鏈向上攀升
河南農業品牌聚力出擊
回望“十四五”,河南農產品正加速向河南品牌轉變——
花花牛乳制品、世通豆腐、愛廚高端植物油、裕廚專用面粉……一批河南國資農產品品牌,越叫越響。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豫農優品”正統籌資源,形成品牌合力。
在濮陽市,河南豫糧集團凱利來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凱利來)的生產線上,一批批烘焙食品新鮮出爐。從蛋糕、面包,到米餅、米果等,平均每天超300噸休閑食品從這里發往全國,并出口國外。
凱利來能在海內外休閑食品市場站穩腳跟,離不開“豫農優品”的品牌賦能。
“豫農優品”是河南舉全省之力打造的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旨在整合全省優質特色農產品資源,把河南“地域特產”打造為“地區名片”,以品牌引領助力河南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向全球,尤其是賦能優質的中小農業企業及農產品品牌。

2024年,河南糧投集團成立河南豫農優品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豫農優品運營公司),負責“豫農優品”區域公用品牌市場化運營。
豫農優品運營公司總經理樊娜介紹,一年多來,公司明確重要市場拓展方向,通過系統整合全省優質特色農產品資源,持續打造“豫農優品品牌+市縣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體系,建立完善全渠道銷售網絡,實現“豫農優品”市場認知度和美譽度有效提升,加速融入服務全國糧農大市場。
截至目前,已有377家企業、717個產品納入品牌名錄。今年上半年,“豫農優品”帶動名錄企業實現線上零售額27.78億元,零售量8606萬件,占全省農產品線上零售額的8.1%。
10月13日,豫農優品全球化戰略正式啟動,這為河南打通“大糧倉”“大廚房”“大餐桌”與全球“大市場”銜接融合,提供了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