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評論員 悅連城
文化繁榮興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在文化創新中勇立潮頭,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中原兒女責無旁貸。
從新時代新征程端詳中華文明,站在中華文明的歷史坐標觀察中國式現代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源流。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南是黃河文化核心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里孕育了獨特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承載中華文化主根主脈,在賡續中華文明、推動傳承發展上承擔著重要使命。
文化基因,在春風化雨中代代相傳。殷墟甲骨,記錄中原大地的風土人物,述說古老中國的風雨歷程;二里頭遺址,隱藏著文明之源的“密碼”,輝耀華夏之光;仰韶村遺址,勾勒歷史脈絡,中國現代考古學從這里誕生……近年來,我省聚焦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專項,“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兩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成果,順利結項;河南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總數達到55個,繼續領跑全國,為深化踐行“兩個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位于鄭州商代都城遺址核心區的亳都·新象,開街當天客流量突破10萬人次,3600年鄭州商代都城遺址變身潮流集散地;2024年,河南博物院《瑪雅文明展》等“大文創”實現總營收6700萬元;殷墟博物館推出八大類400款在售產品,開館首年接待觀眾約180萬人次,文化創意產品年收入約1700萬元……文物活起來、文化火起來,文物、考古已經成為河南“文旅熱”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用新技術、新理念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基因,擴大文化產品的應用場景,才能在繼往開來中擁抱詩和遠方。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從“宅茲中國”到“何以中國”,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是一座寶庫。深耕于此,久久為功,一個日新月異的河南,將更加有底氣、有實力向世界發起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