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貳號公館小區,路上存在電動車亂停放現象。”寫上簡短文字,拍攝照片上傳……11月9日一大早,在“政小滿”智慧平臺發布信息后,京東外賣員閔俊峰就收到了自己的第一筆“管閑事”積分。
外賣還沒開張,但能獲得積分,閔俊峰同樣開心:“這可是我的第二份事業——社區治理合伙人。”
從城市忙碌的穿行者到流動的編外網格員,這得益于信陽市羊山新區政和街道辦事處籌建處(以下簡稱“政和街道”)推行的“五享五融入”積分制。
“轄區商業體多、樓宇經濟發達、人流物流信息高度集中,特別是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規模大、流動性強,但他們熟悉社情民情,這既為社區治理帶來了挑戰,又提出了解決方案。”政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周士喜道出了吸納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初衷。
“五享五融入”是一場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下的雙向奔赴。周士喜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時強調,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這都為探索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指明了方向。
正是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政和街道通過單建、聯建等方式組建“三新”領域黨組織21個,并制定《新就業群體黨建聯盟“五享五融入”積分制服務實施方案》,吸納140余名新就業群體投身基層治理,成為行走在街頭巷尾的“流動探頭”和移動編外網格員。
管社區閑事是否耽誤送外賣?“一點都不影響,那都是隨手拍的事,跑外賣間隙就當上了社區主人翁,何樂而不為。”閔俊峰解答了記者的疑問。
參與社區治理,新就業群體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其所獲積分可以兌換物品,還能享受醫療、教育、榮譽等五項服務。目前政和街道已發放積分獎勵5600分,兌換服務資源價值3000元。同時,政和街道還為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提供了歇腳之地——城市暖心驛站。
刷臉進門,倒上熱水,坐下休息,和同伴聊天……外賣員張杰走進位于新五大道與新申河路交叉口的暖心驛站——這也是他在這個城市的“第二個家”。
“不僅可以休息、免費給手機充電,這里還配置有熱水器、雨傘、空調、醫療箱、書籍等物品,是我們新就業群體及戶外勞動者的溫暖港灣。”談及暖心驛站,張杰很是感動。
“他們是城市發展的建設者,又參與社區治理,理應享受到城市的溫暖。”政和街道組織委員張程介紹,截至目前,轄區已建成3個24小時開放的暖心驛站、16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和51個睦鄰驛站,構建了便捷的5分鐘暖“新”服務圈。
新就業群體的參與,也讓社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80%以上的社區層級問題都能在社區、網格層面解決,基本做到了微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數據顯示,今年出自政和街道的12345市長熱線投訴量同比下降21.07%,“兩難”工單同比下降80%,消防安全隱患同比下降63%。
從過去的治理旁觀者到現在的積極參與者,張杰覺得自己不再是普通的“送貨人”,而是送政策、送文明、送安全的“社區合伙人”,“我不僅想在這里創業發展,還把家從潢川搬到了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