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07:12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洛河洛陽城區段風光。洛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本報記者 陳學樺 范坤鵬
伊水河畔,生產車間內機械臂快速揮舞;黃河岸邊,大乙烯項目工地樁機轟鳴;洛邑古城,漢服與古建筑“撞了個滿懷”——這組產業發展與文旅融合的鮮活鏡頭,正是洛陽這座千年古都奔跑在現代化賽道上的生動注腳。
從“一五”時期“十大廠礦”奠定工業根基,到“十四五”末劍指6000億元經濟總量,在新中國成立后的76個春秋里,洛陽把老工業基地的厚重家底,釀成了創新發展的澎湃動能。
“來了就是洛陽人,創業就有大舞臺”。如今,這句話在洛陽不是簡單邀約而是幸福圖景——
中科慧遠創始人當年拎包來到洛陽,靠產業基金加持成為工業視覺檢測“隱形冠軍”;洛陽理工學院教師馬逍化身“科技副總”,一番技術改造就讓產品合格率飆升30%,成功“圈粉”比亞迪;4083家創新平臺扎堆、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速超37%,昔日的“工業搖籃”早已蝶變成創客們的“夢工廠”。
老工業基地如何實現“換道超車”?洛陽給出了精彩答案:從“一五”時期重工業“一條腿走路”,到如今“四新一裝備”多點開花,洛陽完成了華麗轉身。
寧德時代洛陽基地“四箭齊發”,未來將撐起兩千億級產業集群;百萬噸乙烯項目開工,推動中原石化向高端化邁進。
更令人振奮的是,洛軸巨型軸承配套空間站、中硅高科材料助力“中國芯”,17條優勢產業鏈今年將突破5200億元大關,助推洛陽成功躋身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50強!
城鄉發展的“溫差”曾經是洛陽的痛點,如今成了亮點。
城市在長大:中心城區從803平方公里拓展到2229平方公里,呼南高鐵開工讓“十”字形交通樞紐即將成形。
鄉村在變美:嵩縣中藥材集群茁壯成長,506公里農村道路煥然一新,2024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達6.7%,嵩縣、新安縣躋身省級和美鄉村先導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城美鄉興”的圖景正徐徐展開。
說到文旅界“頂流網紅”,必有洛陽。曾經的文旅是單一的“走馬觀花看古跡”,如今依據文旅新趨勢,圈粉無數。
洛邑古城漢服巡游成現象級IP,老君山雪景刷爆全網,2024年洛陽接待游客1.53億人次、收入超1200億元;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保護展示、五大都城遺址博物館群加速推進,牡丹文化節、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接連舉辦,從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轉變,讓千年文脈成為發展“軟實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工業城實現了“生態逆襲”。
過去的污染窘境,如今變成了黃河孟津段“幸福河湖”、伊洛河“美麗河湖”的生態答卷,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50%。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的“金字招牌”,見證著洛陽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從“一五”時期的行政管理,到如今“以企觀政”的高效服務,洛陽的治理溫度暖了民心。
363個鄰里中心實現“小事不出社區”,2879個村衛生室公有化解決農民看病難題,科技創新券為企業創新“買單”,1347臺科研儀器“一鍵共享”。
此外,洛陽還入選全省唯一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2023年度營商環境評價排名全省第一,全市累計形成231項制度型開放改革成果,數字化轉型試點落地生根,治理現代化讓發展更有質感……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洛陽將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按照省委要求,緊緊圍繞加快建強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創新高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生態宜居城市、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國際人文交往中心,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當工業基因邂逅創新活力,當古都底蘊融合現代文明,洛陽正聚焦“1+2+4+N”目標任務體系,以“河洛潮涌千帆競”的姿態,讓河洛大地開滿創新發展之花、文旅融合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