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毅力
單個“揭榜掛帥”項目支持額度原則上不低于1000萬元,對運行成效好的創新聯合體給予每年不超過20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建的中原學者工作站給予一次性20萬元資金支持……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提出20條舉措,以“真金白銀”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政策措施》的出臺,旨在減輕企業創新負擔,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著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河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內容設置涵蓋激發企業內生創新活力、促進科技型企業量質齊升、補足企業創新資源與人才缺口、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強化政策支持和創新服務等方面,全方位為企業創新護航。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研制出世界最大硬巖掘進機“高加索號”,成功應用于格魯吉亞姆茨赫塔—姆季阿涅季州境內南北高速公路隧道項目,打破了國外超大直徑硬巖掘進機技術壟斷;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MVCE500G柔性直流輸電換流閥控制設備,并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柔性直流輸電控制保護等高端裝備首次進入歐洲……
近年來,河南聚焦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取得多項原創性、顛覆性技術成果。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課題組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達1759億元,增長28.7%。
為進一步支持企業開展研發攻關,《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創新型企業凝練重大關鍵技術需求,每年公開發布“揭榜掛帥”項目榜單100項以上,借助國內外優勢創新資源,力爭突破重點產業鏈群關鍵核心技術200項以上,單個項目支持額度原則上不低于1000萬元。
同時,河南支持企業牽頭實施各類科技項目:對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企業,按國家撥付經費的3%—5%進行獎補,單個項目獎補不超過60萬元,每家企業年度獎補不超過500萬元;支持企業承擔省級科技項目,重大科技專項單個項目省財政資金支持額度原則上不低于1000萬元,單個重點研發專項不低于100萬元,單個科技攻關項目10萬元。
建立分類分檔獎補機制
在鄭州高新區,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傳感器細分領域起步,憑借技術創新將“小傳感器”做成上億元“大生意”,穩居國內氣體傳感器市場占有率榜首。這背后,離不開河南對創新型企業“培育—孵化—升級”的全鏈條支持。截至2024年底,河南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5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0多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6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1.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萬家。
為進一步壯大創新型企業隊伍,《政策措施》作出部署:對新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且年研發投入超100萬元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資金支持;對省級以上孵化載體,根據載體升級、評價考核和孵化績效等衡量指標,每年最高給予獎補200萬元。
鼓勵企業科技創新,還需要長期主義精神。中科慧遠視覺技術(洛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該公司深耕工業視覺檢測領域,其系列工業視覺智能檢測裝備填補國內多項技術空白。在該公司董事長張正濤看來,創新型企業面臨著研發投入大、成果轉化周期長等挑戰。他希望政府設立專項產業基金,完善首臺(套)政策支持體系;同時推動初創型企業與省內龍頭企業、國企央企的產業鏈協同創新,通過“鏈主+專精特新”的聯動模式,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光電產業集群。
企業有訴求,政策有呼應。《政策措施》提出,充分發揮省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等作用,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探索“投貸債保”聯動,強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此外,對上一年度研發經費投入在500萬元以上且占比高、增速快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類分檔給予10萬元、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資金支持,由其自主用于開展研發活動。對研發經費投入前200強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跟蹤服務,集中項目、平臺、人才等相關資源進行支持。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邱靜分析,分層分類的精準支持,有利于加速科技型中小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躍升。同時,研發投入“獎優扶強”機制,可推動企業形成“創新投入—技術突破—市場拓展”的良性循環。
完善科技服務保障體系
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必須強化人才引育、成果轉化、金融支持、環境優化等全鏈條支持。記者了解到,在上述幾個方面,《政策措施》均提出相關舉措。
在人才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對科技企業主要創辦者和實際控制人入選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的,給予個人一次性100萬元資金支持。對企業科研人員入選中原學者、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分別給予個人一次性200萬元、100萬元資金支持。優化“編制待遇在高校院所,工作在企業一線”的科技人才靶向服務模式,引導科技人才向企業一線有序流動,給予“科技副總”一次性5萬元補助,對考核優秀的“科技副總”實施“綠色”通道制度,申報下一年度省級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不受所在單位名額限制。
在成果轉化方面,《政策措施》明確,在豫企業購買先進技術成果并在豫轉化、產業化的,按其實際到賬的技術交易額分類分檔進行支持,每年獎補不超過100萬元。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將專利按照“先免費試用、后付費轉化”模式許可給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使用。支持企業建設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省概念驗證中心和省中試基地,開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依據推進成果轉化實際收入等績效每年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資金支持。
科技金融服務也在持續升級。《政策措施》提出,引導保險機構開發研發攻關、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科創出海、科技人才等科技保險產品,給予參保科技企業30%的保費補貼,每年不超過20萬元。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引導銀行開發園區貸、研發貸、人才貸、科稅貸等科技企業專屬貸款產品。
河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政策措施》聚焦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和企業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對現行惠企科技政策進行梳理、優化、提升、擴面。《政策措施》面向企業科技創新全鏈條、全過程,力求覆蓋企業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型企業培育、研發投入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支撐、創新環境優化等全要素。下一步,河南將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吸納更多科技型骨干企業專家參與創新管理等,努力實現從“企業找服務”到“服務找企業”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