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打開《大象時政·周看點》。
短暫的陽光,為秋雨按下暫停鍵。本周,我們繼續關注“秋收”這個關鍵詞。
【看點一】為散戶“托底”
截至目前,河南的秋收進度已經超過94%。雖然收獲基本結束,但烘干晾曬,仍然是大頭。
本周,省委書記劉寧冒雨到信陽調研,手捧稻谷,察看稻谷烘干倉儲情況,強調要全力開展搶烘搶曬,統籌調配農機,暢通售糧渠道。
面對連陰雨,河南增加了大量的烘干設備。但對于散戶來說,烘干機一次性烘干量大,單獨烘干不劃算;多家一起,又面臨“烘完沒法分”的難題。
對這種情況,河南也在積極想辦法。
我注意到,省內很多地方都開通了“濕糧收購”通道,相關企業也在放寬對玉米的收購標準。
除此之外,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等四部門也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農業保險承保機構,依據作物實際受損情況科學定損、足額賠付,不得平均賠付、協議賠付,嚴禁拖賠、惜賠、拒賠。對已達成賠償協議的,應在10日內將賠款足額支付給被保險人。
這些都在為散戶能夠盡快“落袋為安”,提供關鍵保障。
【看點二】向市場尋路
在應對眼前困難的同時,河南更在為農業的長遠發展謀篇布局。
本周召開的2025中國(河南)—東盟糧農合作發展大會暨第四屆“一帶一路”(河南)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就是在為河南的農產品,尋找更多“出路”。
作為河南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吸納了全省30%的農產品出口。這意味著,一個更廣闊、更穩定的市場,能為農民增收提供更多可能。
從暢銷東盟的速凍食品、休閑食品,到擁有超過4000家東南亞門店的蜜雪冰城,這些成功案例,都在持續轉化為對河南農產品的旺盛需求。
從搶烘搶曬、濕糧收購,再到國際市場的長遠開拓,河南正多措并舉,為農業構建應對天災的“韌性防線”。
【看點三】讓城市更有韌性
農業需要韌性,城市也需要韌性。
本周,河南召開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定下基調。
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目標,明確為“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
在吃透中央精神的基礎上,河南結合省情,對城市“韌性”進行了著重強調。
這意味著我們的城市建設,將從注重“面子”的光鮮亮麗,轉向更加注重“里子”的安全可靠。
比如會議提出,要聚焦風險防控,增強城市設施韌性、建筑韌性、空間韌性、管理韌性,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
具體到生活中,意味著城市將擁有更加完善的“血管”——地下排水管網;更加智慧的“大腦”——面對災害應急響應更快;更加強健的“體魄”——建筑更具抗災能力。
而這些強基固本的舉措,最終都將歸集為“人民城市”的建設目標,在面對天災等不確定時,更有底氣。
好了,本期的《大象時政·周看點》就到這里。咱們下周見。(梁德寶 宋迎迎 鄭凱 宣琪 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