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市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站長張焰——“讓實用技術下到田里”
“老介,辣椒長得不錯。過兩天該‘摘心打頂’了。”
“好嘞,俺這就準備!今年麥子能豐收,多虧您及時讓俺澆水、噴藥。”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王崗鎮墩臺李村,市級科技特派員張焰又來到村民介中山家地頭。老介這130畝地里,嫩綠的椒葉從收割后的麥地里探出,白色花苞星星點點,喜人得很。
在臨潁縣,麥椒套種面積44萬畝,僅王崗鎮就有9萬畝。麥田里套種辣椒,小麥能為辣椒幼苗遮陰,收割后秸稈覆蓋田間,還能保墑抑草。
麥椒套種雖然“一舉兩得”,但掌握兩種作物的習性并不容易。“村民種小麥都是好手,但套種麥椒,得掌握辣椒不同時期的生長特點,不少人就犯難了。我們就是要讓實用技術下到田里。”中午,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張焰在地里蹲下,撥開椒葉,對老介說,“現在是辣椒管理關鍵期,得適當控制水肥,壓縮辣椒的生長節,提升掛果率。”
產量高不高,水肥是關鍵。張焰和助手從車上搬下一箱肥料,放在地頭。她叮囑老介,在辣椒坐果初期、盛果期、成熟期分3次在葉面噴施,“噴的時候如果發現病蟲害,再加上殺蟲劑、殺菌劑制成混合噴霧。”
“噴藥、施肥的精細活兒,俺們自己真弄不了。這些年,多虧了張老師教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嘗到了麥椒間作套種的甜頭,介中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秋天,一畝地干辣椒收了670斤;今年收的這茬麥子,一畝打了1100斤左右。“麥子有最低收購價托底,辣椒一斤最高賣到11元呢。”
2018年,張焰被選派為漯河市級科技特派員,負責臨潁縣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在田間調研中,她發現不少村民知道在抗旱澆灌、病蟲害預防上下功夫,但不太關注土壤肥力變化,也不了解施肥、用水的科學方法。“農戶在同一地塊連年種植,導致土壤營養單一、作物養分不足,小麥的產量提升不明顯,種出來的辣椒品質也一般。”她說。
7年間,張焰大力普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目前,臨潁縣麥椒間作套種的耕地超過95%都已應用了這項技術。土壤肥力改善了,每畝地干辣椒產量由原來的500多斤提升到700斤左右。
在田間手把手指導的同時,張焰還在各類培訓班上給農民講解科技知識、宣講惠農政策。
“我是一名新農人,種麥沒多少經驗。今年夏收,多虧了張老師的‘及時雨’。”90后種植戶王藝鑫說,“今年天氣持續干旱少雨。我按照張老師的方法給家里的80多畝麥田澆了好幾遍水,有效緩解了旱情。”
5月份,查看麥田長勢時,王藝鑫發現麥子生了赤霉病,正好趕上張焰給縣里的種植大戶上培訓課,講到了田間管理和“一噴三防”技術。“張老師不放心,還當場幫我開了一套更對癥的治療藥劑。”王藝鑫說,“利用無人機噴施藥劑后,赤霉病及時緩解。今年畝產1100多斤。有了張老師這樣的‘科特派’,俺種糧更有底氣了。”
目前在漯河,越來越多像張焰這樣的“田醫生”扎在田間地頭。育苗、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等基地里,科技特派員的身影無處不在,傳授的科技妙招讓鄉親們切切實實受益。去年以來,僅在臨潁縣,科技特派員團隊已推廣科學施肥及整地技術1.8萬多畝。
據《人民日報》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