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競逐滿目新
中原食品實驗室與雙匯、蒙牛等280余家企業合作,推動了“快樂酸奶”、樂荷酒等30余款創新產品上市;
利通科技自主研發出超高壓滅菌設備,避免傳統高溫滅菌帶來的“煮熟味”與營養流失,正加速向食品行業推廣;
益恒源自主研發的天然代糖塔格糖系列產品,種類豐富、價格優勢突出,引領代糖行業發展;
潁川新材料不斷研發創新,推出了超硬材料制品用預合金粉、磷鐵粉、特種合金粉三大系列100多種產品,申請專利50余項;
…………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十四五”以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培育高水平創新主體,加速推進科技成果產出轉化,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中原食品實驗室創新龍頭作用凸顯,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機制逐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金融創新融合推進……創新逐漸成為現代化漯河建設的最強勁動力和最鮮明標識。
投資于人 創新活力激越澎湃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五年來,我市以創新思維前瞻布局,搭建一流創新平臺,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建設全面起勢,龍頭帶動、人才會聚的現代化創新之城加速崛起。
據統計,近三年我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年均增速高達28.8%,增速持續領跑全省。截至2024年年底,“十四五”以來全市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額達到40.57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實現了126%的巨大增長。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2.17%,標志著我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邁入新階段。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四有”覆蓋率連續三年居全省前兩位,創新活力充分迸發。
“十四五”以來,我市堅持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作為構筑未來發展優勢的戰略支點,圍繞主導產業和新興領域,系統推進各類科創平臺載體建設,著力構建多層次、寬領域、高能級的創新平臺體系。目前,我市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級以上各類研發平臺數量160余家,較2020年增長188%。新建設的中原食品實驗室,已經成為河南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支撐力量。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彰顯其價值。我市著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體系。2025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6.28億元,與2020年相比實現了97.37倍的增長,技術合同成交額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0.04%大幅提升至1.7%。近三年,累計登記技術合同超過500項,覆蓋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我市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7個,其中一等獎4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7個,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貢獻度顯著提高。
創新動能強勁背后的關鍵是人才。圍繞構建人才“強磁場”,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人才強市戰略,超常規大力度推出“百千萬”人才計劃、“六可選”服務保障措施、35條人才新政等涵蓋引才措施、推進機制、服務配套等各環節的“1+20”一攬子人才政策措施,為人才引進、開發、使用、激勵的總體布局、目標配置和路徑選擇“架梁立柱”,人才政策體系實現了迭代升級、全面優化,形成了28名院士為引領、147支科學家團隊為骨干、41萬余名各領域人才為支撐的人才格局。
激發科技創新動能,金融是一大關鍵變量。我市圍繞“三新”融合發展戰略,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科創金融服務協調機制,創新“六個標準”準入體系、“四個清單”閉環管理等差異化激勵政策,形成了“創新協同機制—線上線下融合—多層次金融支持”的科創金融工作思路。聚焦我市最具優勢的食品產業,爭取總規模達9000萬元的河南省食品生物制造產業研發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食品生物制造領域企業的中試熟化與成果轉化示范項目。創新優化科技金融服務,設立總規模5000萬元的市級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推出“貸、投、債、保”金融服務模式,創新設立市級、區級“科技貸”,累計向全市647家企業發放科技貸、專利貸等科技型企業貸款34.08億元,科創企業貸款余額達39億元,有效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科技創新注入金融活水。同時,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著力打造漯河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信易貸)—“漯易融”,以一系列金融創新舉措打破困局,成為我市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推進“融資通暢工程”的核心抓手,為漯河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十四五”以來,我市以超常規力度全方位推進創新發展,凝聚創新共識,重塑創新體系,全力打造創新之城,激發了全市創新創造的熱情,使創新逐漸成為現代化漯河建設的最強勁動力和最鮮明標識。
龍頭帶動 創新平臺能級躍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立足我市產業優勢,市委、市政府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搶抓河南省重構重塑實驗室體系的重大戰略機遇,舉全市之力高標準謀劃建設了中原食品實驗室。2022年9月22日正式掛牌運營的中原食品實驗室,是全省唯一由地市級主導建設、定位于食品領域的省級實驗室,標志著我市在高端創新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中原食品實驗室會聚了包括14名院士、29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在內的頂尖科研力量,組建了300人規模的專職科研隊伍。創新采用“1+6+N”共建模式(即實驗室+6所高校+N家龍頭企業),與中國農業大學等6所國內知名高校深度合作,吸引雙匯、衛龍、南街村等本土食品巨頭積極參與,形成了開放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共同體。
中原食品實驗室聚焦食品產業前沿與“卡脖子”難題,已與10家省內外龍頭食品企業簽訂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協議,與32家企業達成63項核心技術攻關合作,與雙匯、蒙牛等280余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我市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未來食品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1月13日,記者走進中原食品實驗室展示大廳,樂荷酒、山藥雪花片、“一分拌”沖泡土豆粉等創新產品擺滿展示柜;在理化特性分析室、智能創新研討室、食品AI大模型創新中心,院士專家帶領團隊正在進行科研。
“我們采用‘企業下單+科學家接單’模式,為企業提供精準的技術診斷,解決技術難題。”中原食品實驗室執行副主任陳歷水告訴記者,實驗室聚焦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三大前沿方向,已突破關鍵技術40多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0多項,申請發明專利168項,并參與制定20多項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推動了“快樂酸奶”、樂荷酒等30余款創新產品上市。
作為全省食品產業“最強大腦”,中原食品實驗室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韓國高麗大學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揭牌路易達孚國際合作實驗室,與泰國正大集團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目前,已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12個、建設協同創新中心18個;孵化中心已吸引13家企業入駐,孵化科研課題257項,實現了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精準對接和高效融合。
中原食品實驗室旁邊就是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為企業提供從“研”到“產”的全套服務。“基地已建成25條食品加工中試生產線,擁有116臺(套)國際先進儀器設備。”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產品從實驗室研發到企業生產出來,只需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與此同時,正在加速建設的河南食品科創園,錨定“實驗室+研究生院+中試基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園區”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助力“實驗室經濟”打通科技研發轉化“最后一公里”。
創新如潮,永不停歇,引領未來無限可能。如今,在中原食品實驗室龍頭帶動下,我市全鏈條創新生態逐步形成,創新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發力,“科研之花”競相綻放,“創新之城”動能澎湃。
碩果盈枝 創新成果落地開花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創新是企業生命活力的源泉。
11月13日,記者在河南大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樹食品)看到,山藥雪花片、杏仁七白飲等充滿創意的產品琳瑯滿目。
“我們目前的主要產品有食尚沖飲、漢方新養、養生丸劑、功能營養、堅果粉系列、山藥系列等6大類260余種,很多產品都有忠實客戶,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大樹食品行政部行政專員陳慶樂告訴記者。
作為中原食品實驗室協同創新單位,大樹食品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動搖,深耕食藥同源精深加工的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通過“產、學、研、轉、創”合作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精準對接。
在益恒源生產車間,生產線馬力全開,從牛乳中提取的乳糖經過多個工藝環節,完成從乳糖到塔格糖的蝶變之旅。生產車間外,在“塔格糖+”產品展示區域,蘇打氣泡水、保健固體飲料、烘焙類等各種各樣含有塔格糖的產品令人大開眼界,彰顯著產業發展的無限可能。公司成立之初,益恒源就與中原食品實驗室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塔格糖應用產品的研發工作。“我們已與島上草、叮當牛、萬豪等多家漯河企業合作推出了塔格糖產品,并與樂百氏、蒙牛、益海嘉里等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市場前景廣闊。”益恒源綜合管理部部長萬松科介紹。
在沙澧大地,創新成果遍地開花。在中原食品實驗室的幫助下,三劍客研究開發了益生菌功能型酸奶產品“快樂酸奶”,解決了“黑酸奶”黑色谷物的滅菌難題;豫鼎源食品開發了“姜黃土豆粉”“零號沖泡速食粉”等產品,破解了鮮濕粉的食用便捷性、營養性等行業問題;優德集團開發了調節血脂、助眠等產品,優化了姜黃素飲料的配方,使產品更貼近市場,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中大恒源大力推進功能健康食品的研發,目前已擁有60多項行業領先的專利技術,是全球最大的梔子黃提取企業和全球唯一的全色系天然色素制造商……
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我市不少食品企業一方面通過升級工藝、改進技術實現了降本增效,另一方面積極扛起“舌尖上”的健康責任,聚焦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三大主攻方向大力發展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打造具有漯河特色的食品營養健康品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五年來,我市創新主體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我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從2020年的101家躍升至2024年的228家,實現了翻番,提前完成倍增目標。我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數量,從2020年的156家激增至2025年的723家,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歷史交匯點,在漯河這片實干的熱土上,“創新基因”加速融入城市血脈,“創新之城”引力場越來越強。
可以預見,錨定現代化“三城”建設的漯河,在新時代“二次創業”征程上,必將為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