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面團塑萬象 花樣演繹“潮”出圈
6月28日上午11點,西城區萬達廣場一樓人頭攢動、歡聲笑語,一場以“非遺傳承 漯在其中”為主題的非遺文化盛宴拉開帷幕。漯河市首屆非遺展演年活動六月主題“國潮端午”第四場展演在熱烈的氛圍中精彩上演。非遺面塑傳承人用靈巧的雙手將面團制作成各種精美的造型,將傳統非遺技藝與現代國潮元素巧妙融合,為市民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首場表演《傳承新韻》由來自漯河技師學院的面塑傳承人潘甜甜帶來。只見她對一個個普通的面團進行捏、搓、揉、刻。不一會兒,孫悟空、嫦娥等經典形象便出現在眼前。“面塑不僅是技藝,還是講故事的藝術。”潘甜甜在采訪中坦言,她希望通過現代審美與傳統題材的結合,讓年輕人愛上這門“會呼吸的藝術”。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氏面塑傳承人趙闖帶來的《面塑創意》表演令全場觀眾驚嘆。他手持彩面,時而如雕刻家般精雕細琢,時而如畫家般運用色彩。很快,創意面塑《魚戲蓮葉間》就做好了。
作為漯河技師學院的教師,趙闖始終把非遺技藝融入職業教育,培養新生代傳承人。
隨后,趙闖與潘甜甜等共同帶來現場教學《豫見面塑》。他們一邊制作,一邊講解,讓大家近距離感受面塑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潘甜甜制作的面塑《美人魚》,寓意夢幻與自由;李欣雨的面塑《龍》,展現了吉祥福瑞與民族精神;陳思琦的面塑作品《蓮年有魚》,則表達了生活富足、歲歲有余的美好愿望。
在與現場觀眾互動環節,十多名小朋友在趙闖的指導下完成了自己的面塑作品。孩子們看著自己的作品歡呼雀躍。
市民張先生說:“以前總覺得非遺離生活很遠,今天看到這些年輕傳承人的表演,才發現傳統技藝竟能如此鮮活。我家孩子上臺嘗試后很興奮,說也想學面塑。”
此次非遺展演活動,以面塑藝術為載體,生動演繹了非遺傳承故事,讓市民深入了解非遺,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顒恿⒆?ldquo;文化點亮城市”的發展理念,創新構建“文商旅創”融合發展路徑,為非遺傳承搭建了新平臺,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
據了解,非遺展演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局主辦,多部門聯合承辦,是我市深化非遺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