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視頻
家人們,鋼材可以變成“橡皮筋”,你吃不吃驚,相不相信?
照明用的LED,手機、筆記本電腦用的氮化鎵充電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ETC,衛星用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這些物品中都要用到光電半導體前驅體材料——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這種新材料也出自俺們三門峽,你也許要驚掉下巴……
在三門峽,近年來,新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已形成了以金屬新材料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集群,成為豫西黃河金三角材料新城。

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是西晉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劉琨死前留下的千古絕唱。
在豫西邊城三門峽,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團隊研發出了一種負泊松比(NPR)新型鋼材,它被譽為“地表最強橡皮筋”,院士這“橡皮筋”牛!不僅強度高,還能均勻大變形,工程界的“變形金剛”,地質災害的克星!
這種神奇的新材料鋼,1米拉伸至1.68米才斷裂,其屈服強度是普通鋼材的2倍多,延伸率在30%至68%之間可調,具備既高強又高韌、均勻大變形、抗爆抗沖擊等優點,被命名為“何氏鋼”。
2022年6月,NPR新材料項目落戶三門峽。很快,其產業化企業能環(三門峽)國際新材料有限公司實現量產NPR新材料鋼錨桿、錨索,并服務于深部工程災變防控、滑坡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利用礦壓自動成巷等系列技術,為能源礦山、交通隧道、水利工程和抗震建筑等領域帶來一場工程革命。

大廣高速公路廣東韶關段應用該項技術,經受住一場滑坡災害考驗。2022年,該路段遭遇暴雨洪災,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相關人員全面排查,應急處置,山體滑坡的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事后,對危險邊坡進行了加固。為進一步加強監測,何滿潮院士團隊開展了詳細調查,設計了NPR牛頓力—位移一體化監測體系。在今年持續的暴雨天氣下,邊坡經受住了考驗,處于穩定狀態。
鋁土里煉新“鎵”
過去形容農民是“土里刨食”,形容采礦人是“土里淘金”,三門峽用科技創新完成了一個奇跡:從過去堆積如山的鋁加工廢物“赤泥”中提煉出稀有金屬鉀。
東方希望在亞洲率先攻克赤泥提取金屬鎵技術難題,承明光電成為全國第6家生產6N高純光電半導體材料的企業。正是這兩大跨越,讓三門峽市鎵基新材料產業近年來悄然興起。
東方希望(三門峽)鋁業采用自主研發的“離子交換法”,用螯合樹脂吸附分解母液和赤泥中的鎵并富集,再經蒸發濃縮、電解得金屬鎵,目前該金屬鎵年產能達80噸。此技術還能減少多種廢棄物排放,同時提升氧化鋁品質。
開曼鋁業憑借專利技術將赤泥中鎵提取率提升至85%,可提煉出純度達99.9999%的高純鎵,年產能為50噸,該產能占全國的27%。
依托這兩家企業的提鎵產能,三門峽正打造從礦產到商品鎵的上游產業鏈,并延伸出將金屬鎵加工為光電半導體新材料的中游產業,朝著國內重要的鎵基新材料生產基地推進 。
三門峽是個資源型城市,探明66種礦產,“黃(金)、白(鋁)、黑(煤)”為代表的礦業,曾撐起當地經濟半壁江山;從大宗基礎材料論“噸”賣到高純材料論“克”賣,三門峽的新材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為光電半導體材料領域的新秀。
銅箔像蝴蝶翅膀一樣薄

3.5微米有多薄?寶鑫電子生箔車間的負責人做了個形象的比較:一張常用的A4紙,厚度約為104微米,銅箔的厚度僅相當于A4紙的二十六分之一。
銅箔越做越薄,產業越做越“厚”。這些銅箔,不僅是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關鍵部件,更是新能源汽車、醫療設備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如今,全市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銅箔產業鏈,高端銅箔產量占全國市場的40%。靈寶市作為“中國銅箔谷”,銅箔年產能已達7.5萬噸。其中,寶鑫電子生產的4.5微米單卷7萬米超長極薄銅箔,技術水平全國領先。依托科技創新,寶鑫電子可生產3.5微米極薄鋰電銅箔材料,打破了國外壟斷。朝輝銅業可生產厚度4~100微米、最大寬幅660毫米的各類箔材,是目前全球主要壓延銅箔研發及生產制造企業之一,其產品已經應用到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銅箔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三門峽市通過實施一系列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項目,推動銅箔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同時,依托河南省高精銅箔產業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銅箔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三門峽打造材料新城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滿足高端產品需求,靈寶銅箔生產其他企業也在不斷擴大產能,持續提升產品科技含量:華鑫銅箔年產8000噸HVLP銅箔項目廠房建設完成并進行投產,生產專門用于5G通信的高速高頻銅箔;靈寶金源朝輝銅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黑化銅箔填補國內空白,制造的航天專用壓延銅箔已用于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一座中小城市,憑啥有這么多“黑科技”?答案就倆字:創新!
——真金白銀持續投入:三門峽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研發投入強度從1.81%攀升至2.99%,連續五年穩居全省“第一梯隊”。
——高端平臺聚勢能: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等創新平臺高效運行,隧道工程災變防控與智能建養、林木資源高效生產等全國重點實驗室相繼布局,三門峽礦物新材料產研一體化基地項目加快推進。
從“礦業重鎮”到“材料新城”,“有材料”的三門峽,未來可期!
